孝銘是一個直率的人,每次遇到不平的事,他一定要找回個公道,不知哪個不長眼的公司,又把他給惹毛了。
客:「小姐,你們的服務真的爛透了!」
服:「是。」
客:「我昨天才在電話上跟你們說過,我的錢已經付了。」
服:「是。」
客:「你們還是把我的卡給停掉了。」
服:「是。」
客:「害我今天跟朋友吃飯,付帳的時候,當場在朋友面前丟臉。」
服:「是。」
客:「你們到底在搞什麼啊?」
服:「是。」
客:「豬頭啊!你只會是是是是,你到底有沒有聽懂我的話呀?找你們主管來接電話。」
從上面的例子,又再度告訴了我們,聆聽當中回應得不恰當,還是會有問題的,當客戶正在說話,服務人員一直回應是、是、是、是,就顯得不自然,因為這樣是、是、是的回應,並沒有實際呼應到客戶說話的內容與情節。
尤其遇到有抱怨情緒的客戶,適時及恰當的回應更是重要,服務的朋友應該都了解,有抱怨情緒的客戶,必須先處理客戶的情緒部分,而處理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聆聽,因為有情緒的客戶就是想多說一點,客戶在多說一點的時候,服務人員有任何意見說明、解釋或建議,都必須找到恰當的時機再說,否則你的說明再有說服力,有時效力都會打了折扣,甚至無效哦。
而聆聽客戶說話當中只有回應「是」改成「是的」,多加一個「的」字,就感覺柔和多了,另外,再因應客戶說話的內容與情節,做不同的回應,像是「好的」、「我了解」,表示我聽到,我聽清楚了。「沒問題」,表示會遵照辦理。
若是遇到有抱怨情緒的狀況,客戶陳述抱怨的事實當中,就必須回應:
「真是的,不應該、不應該」
「不好意思,這部分我們真的要好好檢討了」
「真是對不起,這部分我們一定要改善」這些都是表示認錯的誠意。
「這部分,讓我馬上來處理」
「不好意思,我來馬上查清楚」表示負責到底。
以上這些回應的話,才會是真正因應客戶的內容與情節,而做的靈活運用,如此一來,聆聽才會產生安撫客戶情緒的效果;客戶也比較能感受到服務人員的親切與熱忱。
所以,因應客戶陳述的情節做了回應的變化,看看以下的對話就會自然多了:
客:「小姐,我是你們白金卡的會員。」
服:「是的,小姐您好,請問有什麼地方可以為您服務的。」
客:「是這樣子的。」
服:「您請說。」
客:「我明天要到日本去出差,但是到了日本,我會在當地買比較多的東西,擔心信用額度不足,可不可以幫我提高一點額度。」
服:「我了解,好的沒問題!馬上幫您處理。」
撰文:魏慶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