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 年 8 月 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團隊管理 好的管理,讓客服中心更進步 客服中心剛開始是為了企業業務層面需求而生的,協助處理客戶諮詢、投訴、售後服務等業務問題,而大多數民眾對於客服中心的認知也停留在提供解決問題服務。但事實上,隨著市場競爭激烈,業務層面的應用需求已經不能滿足企業與客戶,現今的客服中心已多元發展,不僅僅是客服、行銷、銷售等功能的應用,更可以協助企業擬定市場推動策略,成為的全方位的客服中心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團隊管理 制定客服工作職責與規範 意識到客戶關係經營的重要性,企業投注心力於客服中心營運上,作為企業第一線的應答人員,客服中心同時也代表著企業對外的形象。為此,客服中心須透過有規範性的管理制度來確保服務品質之水準,讓客服人員不僅能回答客戶的問題,更要懂得留住顧客的心。「人員管理」的目標是使所有員工能有效率的提供客戶服務,每一次與客戶的互動都是一次機會,讓企業能不斷地貼近客戶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團隊管理 人員招募策略與面談技巧(二) 面試的流程大致可分為六個階段:(1)開場與問候。(2)針對履歷上的疑點進行釐清。(3)由面試官提問,應徵者依實際經驗回答。(4)面試官依據應徵者的附加價值(例如:特殊專長),評估其是否具備工作所需職能。(5)面試官針對尚須瞭解的部分,請應徵者補充說明。(6)開放應徵者就不清楚處進行提問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團隊管理 人員招募策略與面談技巧(一) 近年來,客服人員招募一直是客服中心營運的重要課題,然而在客服人員的高流動率、招募人力來源不足等因素影響下,往往會陷入人員離職、現有客服工作負擔過重、人員再度流失的惡性循環中。想提高客服人員留任率,不論是企業人資或客服主管,都可以從招聘、面試、教育訓練與員工職涯規劃幾個面向著手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服務創新 迎接2020年客服中心關注重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服中心採用新的工具,2020年也成為客服中心趨勢的分水嶺,傳統客服中心的問題是設施是固定的,但現在借助雲端通訊工具,除了有強大的數據庫、分析工具、項目管理軟件、專家夥伴等,還能擴展公司的業務範圍,滿足更大的全球網絡需求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服務創新 您的客服中心已經準備好投資人工智能了嗎? 人工智能運用在客服中心的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,但已經可以針對客服中心的語音技術、數據分析做出重大改進和創新。許多客服中心決定將AI智能納入系統裡增強規則引擎,並使用機器學習的自然語言解決問題,其中為了優化不同的產品效益,公司必須評估新產品,然後更新其技術路線圖,以結合AI的使用,並確定哪些問題可以用AI解決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服務創新 使用文字客服之趨勢 在過去幾年中,即時通訊的應用大幅成長,Facebook在2009年成立的WhatsApp和Messenger都在2016年達到10億用戶大關;中國微信也隨著行動裝置增加而不斷成長。由於現今消費者普遍講求快速與便利性,若公司能擁有即時通訊的能力,不僅能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,也能帶動文字客服的應用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服務創新 未來客服中心的雲端趨勢 新科技崛起,也包含時下最流行也最方便的雲端科技,只要有網路就能隨時操作雲端,享有各種便利服務,而這個趨勢可以對客服中心帶來什麼便利性呢?在過去公司IT部門最常使用「用戶駐地裝置」(英語:Customer-premises equipment,縮寫CPE),實施和維護各種數據,但到今日,絕大多數此類CPE設備,都可以被第三方託管的雲端取代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3 日服務創新 Google AI客服商用化在企業上的運用 人工智慧時代崛起,貫穿生活裡的細節,都隱藏著能改善生活的良機,近年各行業看準商機導入AI技能,除了能成為吸睛的噱頭,更多的是運用機器,節省人力成本。今年七月Google發表AI客服商用化,宗旨為協助企業紓解人力不足、提升客服品質、降低企業成本。在今年Google展現驚人AI技術,令民眾最為之震撼的是,源自語音助理的Duplex技術,以及AI客服商用化。 閱讀全文
2019 年 7 月 31 日2025 年 1 月 22 日服務委外 客服取代廣告?客服中心的產品營運挑戰 市場風向瞬息萬變,客服中心已不再只是單純地為客戶服務而存在了,雖然很多企業有產品的行銷營運團隊,但你不得不承認無論從管理角度或是成本角度來看,由客服中心協助產品的行銷營運更便於將產品和服務集中化,讓客服更理解產品,讓產品更貼近服務,讓整體管理趨於集中式發展。 閱讀全文